亲民·共生· 三满意

天使从西部起飞——我眼中的天使口腔

  编者按:当前,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各行各业人人自危,但坐落于西部边陲的南宁市天使口腔医院却令人眼前一亮:作为一家民营口腔医院,天使口腔从一支窝沟封闭防龋小分队起步,审时度势,迎难而上、创新而上,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发展,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走出广西并使自己成为备受国内外同行关注的知名品牌。
  “天使”从西部飞起——我眼中的天使口腔     黄灵海
  半年前,因家庭原因而离开南宁天使口腔医院时,我心中充满了失落与眷恋——尽管在天使口腔这所“大学”里我只“进修”了短短的一年,却令我受益终生——不仅仅是工作的技能,管理的方法,更多的则是强化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毫不夸张的说,天使口腔的企业文化已深深地融入我的血脉和灵魂,正因如此,在留给天使口腔董事长李世俊先生的暂别书上,我曾不无动情地说:“如果人生真可分为‘青铜时代’、‘白银时代’与‘黄金时代’,那我希望我在天使口腔的前一个阶段是我个人的‘青铜时代’;我同样也希望,如果有可能,未来我的‘黄金时代’也属于天使口腔!”
  一、奇特的广告,奇特的人
  我原是自治区某区直机关的一名工作人员,2007年的一天,在浏览报纸时,我被一则奇特的招聘广告吸引住了:天使口腔欲面向全国招聘董事长秘书一名,但应聘条件极其苛刻——应聘者除必须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之外,还要求拥有超强的文字处理能力以及在大、中型企业担任办公室主任五年以上的经历!更奇特的是,关于董事长李世俊的介绍,广告竟说“详见相关报道”!
  “口气未免太大了吧?一个民营医院嘛,招个秘书犯得着如此兴师动众吗?”当时我也不以为然。话虽如此,我对“天使口腔”以及“李世俊”这个人却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当天下午我顺着招聘广告留下的地址,前往天使口腔,打算探一探这个“李世俊”究竟是何方神圣,看一看天使口腔究竟有何与众不同!
  走进天使口腔,确实有些不一样:环境干净、明亮、舒适;前台接待和过往的医护人员落落大方,服务热情而又温馨。在院办主任的引领下,进了董事长办公室:一个身高一米八零,略显削瘦,阔额长脸,棱角分明的老人已经热情地站起来,欢迎我的到来。他,就是天使口腔的掌舵人——李世俊先生。
  当天,我们之间的交流是在异常轻松的氛围中展开的,随意而自然。慢慢地,我也大致勾勒出了李先生的传奇人生:他,曾是一名军人,高中文化。1975年,当得知日本人把中国古代兵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后,毅然决定写一本中国的兵法与管理。十年磨一剑,终于写出了中国首部古为今用、军为民用、洋为中用的管理专著——《孙子兵法与企业管理》。1984年,该书一出版,立刻成为当时大陆和香港的流行读物,为中国古代思想与现代管理的研究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尔后,他又连续推出了多本专著,先后被复旦、南开、中山等**院校聘为客座教授。
  1996年,李世俊先生辞去建设部深圳广顺公司总经理职务,到广西组织牙防小分队,先后在南宁、柳州、桂林等城市中小学校开展窝沟封闭防龋工作。十年之后,李先生再次令人刮目相看,其一手缔造的地跨京、沪、桂的天使口腔集团,已经成为备受全国口腔界和欧美同行关注的知名品牌。
  更令我震惊的是,在当天整个下午的聊天当中,我丝毫没有感觉到坐在我面前的,竟是一个手术不久的癌症病人!即便如此,此时他居然还念念不忘要办两件事:一是要把天使口腔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使之真正成为“与国际接轨、就诊者满意”的知名口腔医院;二是为提高国人的口腔健康意识,他要为中国的普通民众编写一本口腔病防治的科普读物——《牙科博览》。他说:“我非口腔专业人才,且个人能力有限,为实现上述两个目标,需把每一天都当作最后一天来过;需借力,争取各个方面的理解和支持。因此,我期盼有一位能与我共同奋斗的秘书。”
  光顾天使口腔的我,本是“借题探秘”,而今一个又一个精彩的画面,一次又一次猛烈地撞击使我的立场自觉不自觉地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于是,我做出了我事先根本意想不到的决定:假戏真做,留下当秘书!
  二、奇特的历程,奇特的书
  我兑现了自己的承诺,上任了。冷静后,有些担心、后怕:配合一个非口腔专业的人去写一本口腔科普读物,是否有点天方夜谭?但工作启动后,进展却出乎意料的顺利。
  一年的切身感受让我终于明白:天使口腔的不凡历程,一再证明它具有高度责任感,获得各方之信任与支持也是水到渠成。信任,是一种软性力量,平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关键时刻总会发挥作用。李世俊先生虽非口腔专业人士,但早在1993年就曾参与发起、组建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并担任一、二两届副理事长,先后主持了北京、天津、武汉等20多个城市中小学生窝沟封闭防龋工作,这是中国口腔界对李世俊的初识、印象:一个热衷于促进中国口腔事业发展的人。
  1996年,天使口腔在南宁按照原卫生部陈敏章部长指出的“政府领导、专家把关、企业支持”的模式配合南宁市开展窝沟封闭防龋工作,其经验被安排在2000年第四届亚洲口腔预防医学大会上作专题发言,上海、杭州、昆明等城市主管领导先后到南宁天使考察,前世界卫生组织原副总干事胡庆澧教授在南宁考察之后更是明确提出:“这一模式,应当向发展中国家推广。”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40%以上的人群有牙颌畸形并需矫治,但相当多的患者因顾忌金属托槽矫治牙齿外观不佳而不愿接受口腔正畸。因此,如何兼顾健康和美观成为全球口腔正畸界亟需解决的重大技术课题。2003年,天使口腔获悉,一种在矫治过程中仍能美观、卫生,必要时还可自行取戴,能在旁人不知不觉中完成对牙齿畸形矫治的技术——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在美国已有超过20万人采用(现已超过90万人)。由于美国方面进行技术垄断与封锁,中国口腔界无法了解、掌握这一技术,只能靠自己研发。当时,清华大学与首都医科大学颜永年、王邦康等教授,已对这项技术进行了基础性研究,但进入临床还需时间、资金支持。天使口腔敏锐地意识到,这正是牙齿畸形患者期盼的技术,是中国在口腔正畸技术方面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大事。于是,天使口腔果断出手与清华、首医的教授们合作,组建了北京时代天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最终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拥有该项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2004年,天使口腔发起并主办了我国“首届牙颌畸形防治研讨会”,在正畸界惊艳亮相;2005年,天使口腔高调出击,在古城西安主办了“中国时代天使隐形矫治高峰论坛”,与我国北大、华西、上海交大、四军大等7所**大学的口腔医学院约定,共同作为时代天使隐形矫治技术研发和临床应用的战略合作伙伴……2007年,美国Align公司(目前全球**的隐形矫治技术提供商)在中国考察时惊讶地发现,中国时代天使隐形矫治技术的临床研究成果和推广速度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于是出价850万元美金要收购北京时代天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天使口腔一张张光辉的履历一再示人:这是一家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企业,是一家具有伟大梦想与抱负的企业,其战略之高度与境界是其他一般口腔医院难以逾越的。正因如此,天使口腔提出要为我国民众编辑出版《牙科博览》一书的动议,很快就得到了回应——四军大口腔医学院院长赵铱民将军说“这是大好事,我们医学院将给予无条件的支持”并应邀与李世俊先生共同担任该书的主编;上海交大口腔医学院院长张志愿教授直截了当地说:“没有理由反对,没有理由不支持!”北大、华西、中山等大学的口腔医学院在组稿过程中都给予了大力支持。目前,该书已脱稿并交付人民卫生出版社,预计于今年年中正式出版发行。毫无疑问,从经济方面衡量,编辑出版《牙科博览》一书,有些让人费解,但这一举措,其实恰恰又是“天使文化”的具现。
  三、奇特的文化,奇妙的反响
  目前,国外很多国家,公立口腔医院主要是满足社会基本口腔医疗需求,往往人满为患,服务质量也相对差一些,加之公立牙医收入普遍比私立牙医低,结果是人往“高”处走,私立口腔门诊如雨后春笋成长起来,无论是环境和服务质量,都普遍优于公立口腔医院。多年来,我国口腔医疗“公立”与“私立”也不一样,但此“不一样”不是“公立”不如“私立”,而是民营远不及国有。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民营口腔机构也正在“像西方很多国家那样,变得普遍并担任重要角色”。据统计,5年前我国民营口腔卫生资源在全国的占有量为17 %,如今却已经在业内占据半壁河山。更可喜的是,不少民营口腔在诊疗环境、医疗水平、服务质量及品牌的知名度方面,已经明显优于当地多数国有综合医院的口腔科,如北京五月花、上海泓虎、杭州博凡、南宁天使,等等。
  起步于西部边陲的天使口腔何以能在当今鱼目混珠的口腔市场中异军突起呢?恐怕离不开天使口腔特有的天使文化——“做口腔健康的天使,办‘上帝’满意的医院;战胜自我,自强不息;感恩,起而行!”正是天使文化引领天使口腔不断超越自我,追求卓越!
  以“上帝”之需要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在满足“上帝”需要的同时也满足自身发展之需要,既是天使文化“战胜自我,自强不息”的指南,也是天使口腔不断向前发展的力量之源。十年前,天使口腔只是南宁的一只牙防小分队,尽管在开展窝沟封闭防龋工作方面已经获得了各方面的高度认可,但由于没有固定的“根据地”,学生复诊很不方便。为方便学生,南宁天使顺势而为,办起了一个有4台牙椅的口腔门诊部,预防促进治疗,学生带动家长,就诊量年年增加,至今已发展为拥有7个医疗科室、28台牙科椅的口腔专科医院!
  针对多年来社会“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天使口腔在收费方面控制得非常严格,不断满足群众在合理收费方面的“诉求”。在天使口腔,所有医疗服务都按等于或低于当地物价部门规定价格收费;患者享有对自己口腔健康状况的知情权,对不同的治疗方案及同一方案可使用不同的材料有选择权,等等。通过这些措施,不仅有效杜绝了乱收费,而且还满足了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这种真诚,赢得了口碑和患者的信赖。到天使口腔就诊的人数每年递增都在20%以上,超过70%源于口口相传,在这中间,有中小学生,有都市白领,有成功人士,有知名作家,有奥运**,甚至还有从国外慕名而来的。2004年,一位英籍华人在天使口腔做完口腔保健之后,感到非常满意,她说:“在天使做口腔保健,不比我在英国的诊所差!”2004年至今,她每年归国都到天使口腔看牙。
  天使文化强调“感恩”,出于心也见于行,在“感恩”中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把“温馨服务、温馨牙科”的理念融入具体的医疗服务全过程。2008年,有一位洁牙过敏的就诊者听说天使口腔洁牙规范、认真,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念头前来天使口腔洁牙。结束之后,以往过敏的状况并没有出现,于是就问医生究竟什么回事。医生回答说:“在洁牙过程中,我注意到了你间断性的紧张反应,每当这时,我就放慢动作,并转移你的注意力。”这时,患者亮出了自己的身份:“我本身就是某国有医院的牙科医生,真是‘百闻不如一见’,你们不仅规范,而且确实是用心在服务啊!”
  温馨服务在医疗过程之中,也在医疗过程之外。2006年的某一天,天使口腔正畸科接到了一位男士的电话,他忧心忡忡地说:“我儿子在你们医院做了牙齿矫正,现到外地XX戒毒所戒毒。您们能否帮忙,到戒毒所把他嘴里的圈圈套套去掉,相关费用我们愿全部承担……”天使口腔认为,患者吸毒固然可叹,但能接受戒毒实为可喜。于是,医院领导随即陪同医生、护士出差到百公里外的XX戒毒所,取下患者口中的托槽,送上相关口腔保健的资料,鼓励他认真戒毒,好好做人。临别之际,该戒毒所的领导不无感叹地说:“真是难为你们了,你们不仅治牙,同样也治心!”
  履行社会责任是天使文化感恩的一部分。除编辑出版《牙科博览》一书外,十年来她们还不定期地到南宁社会福利院为孤寡老人、残疾儿童免费作口腔健康检查、治疗;近两年先后投入近14万元,在报刊上作口腔保健科普宣传;十年如一日,为学生看牙提供优惠,免费为学生进行口腔检查、半价实施窝沟封闭防龋,累计补贴300多万元。
  正因如此,2006年,南宁市天使口腔医院被民政部授予“全国民办非企业单位自律与诚信建设先进单位”;2008年,副院长李祖芬被中国牙防基金会、中华口腔医学会授予“全国百名口腔健康卫士称号”……
  四、奇谋的决策,奇伟的未来
  天使口腔是金融危机的首批直接受害者——旗下的北京时代天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07年本已与美国Align公司签约,美方出资850万美元并购该公司,且已交了定金,但双方财务交接时,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交易“胎死腹中”。
  毫无疑问,这一意外对天使口腔而言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她没有退缩,天使口腔决策层认为,在危机面前,错误的决策将会加速死亡,正确的决策则意味着危中伏机。他们迎难而上,走科技创新之路——在拥有口腔正畸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专利的基础上,从德国原装进口了全套西诺德口腔修复高端设备,成为华南地区**家在口腔正畸和口腔修复两方面同时拥有计算机模拟设计技术、用以制作牙齿隐形矫治器和二氧化锆义齿的口腔医院,实现了口腔美容、修复和口腔正畸治疗数字化,打造了数字化牙科;针对众多患者面对牙科治疗时的焦虑及心理,天使口腔引进了“笑气”镇痛技术,购买了相关设备,从补牙、拔牙、镶牙、洁牙等一般口腔治疗到口腔手术,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风险治疗到种植牙,均可实现无痛治疗,打造了无痛牙科。 数字化牙科、无痛牙科,加上以规范、诚信、温馨、责任为特征的天使文化,共同铸就了南宁天使牙科,把口腔治疗上升为与世界同步的舒适牙科,与国际接轨的享受医疗。
  患者对天使牙科不乏好评,最意味深长的一句是:“到天使看牙就是不一样!”南宁天使的这个“不一样”,是中国民营口腔的一个缩影——通过努力,向“公立”学习,逐步缩小差距,变“不一样”为“一样”;形成特色,确立优势,实现“像西方国家那样,私人牙医变得普遍并担任重要角色”的角色转换!
  美国麦肯锡公司前投资咨询研究员郑立新先生到天使口腔考察时评价说:“我到过欧美许多国家,考察过多家口腔诊疗机构,天使口腔与欧美口腔诊所、医院相比较,规模不大,但可以肯定,属**之列。”2008年,某发达国家的口腔同行,拟在南宁申办一家口腔医院,考察时发现,天使口腔之综合实力出乎其意料,在谈及南宁口腔市场的竞争格局时说:“南宁天使口腔即便放在我们国家,也是一家**竞争力的医院!”这些评价,天使口腔不敢认同,曾向到医院考察的中华口腔医学会会长王兴教授做了坦诚的转述,但王会长对天使口腔作了再次肯定:“我对国外口腔机构相关情况有所了解,应该说,对你们的评价并不为过。”
  面对这些令人鼓舞的赞誉,李世俊先生却保持着一贯的清醒,他认为:“对天使口腔而言,每一天都是过去的终点,都是未来的起点。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天使口腔将努力再努力,争取让‘上帝’们得到更多更满意的服务!”
  诚然,目前我人已经离开了天使口腔,但心中之眷念依然常在。祝福天使口腔,愿她们给“上帝”们带来更多更好的福音!
  作者简介:黄灵海:青年作家,先后出版有《我是“海归”我怕谁?》等多部作品,文章散见于《中国青年报》、《新京报》等各大报刊媒体,在《瞭望东方周刊》等杂志开有自己的专栏。
  原载于2009年3月12日《南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