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学遭遇商业资本:中国口腔医疗服务发展里程碑2019年6月9日国家卫健委国际交流中心举办的《第五届张震康论谈》上,南宁天使口腔医院董事长李世俊发言:
《张震康论谈》至今已举办五届,张会长一年一讲,从79岁讲到84岁,每一届的主题都关乎中国口腔医学的全局和发展。每一讲都高屋建瓴、旁征博引,都成为了中华口腔医学文化的宝典。他的学识、胆识,无不令人钦佩。
我认为:本次《口腔医学遭遇商业资本》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口腔医疗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大课题。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强调在供给角度实施结构优化、增加有效供给的中长期视野的宏观调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口腔医疗服务在供给角度实施的结构优化和调整,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产权结构的优化调整
中国的口腔医疗服务,从国有和集体所有制,改变为国有、民营、混合等多种所有制。
二、资本结构的优化调整
从国家财政的单一投资模式,调整为国投、医生自筹和中外商业资本进入等多元投资模式。
三、人才结构的优化调整
改革开放前,批资本主义、割私有制尾巴,民营口腔为零,口腔医学人才全部在国有机构。
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施初期,虽然民营口腔兴起,但国有口腔院校敢吃螃蟹、能下海试水的优秀人才屈指可数,民营口腔客观上成为口腔医学弱势群体的平台。
四、科技创新结构优化调整
科技创新,是中国从口腔医疗大国,走向口腔医疗强国的必由之路。我国口腔行业的科技创新,历来是华山一条道,国有口腔机构独立完成。由于院校的主旨是教学,医院的主旨是服务,因此,国有口腔机构可投入科技创新的资金规模和人力资源均有限。
而商业资本入主的口腔集团是做产业,在科技创新意识、资金投入和社会资源的整合等方面,会优于国有口腔机构。也就是说,随改革的深入发展,商业资本入主的口腔医疗集团,将成为我国从口腔医疗大国,走向口腔医疗强国、与国有院校协同作战的一支生力军。
民营口腔在我国口腔医疗服务供给角度实施的结构优化和调整中,有四个影响巨大的关键点:
一是1993年卫生部批准成立四川“乐山协禾口腔医院”,院长高东华——这是****家中外合资的口腔医院,是中国口腔医疗产权结构优化和调整的重大举措。
二是1993年,中国商业资本入主的**家跨地区口腔连锁医疗机构“佳美口腔”设立,董事长刘佳——这是中国口腔医疗服务资本结构和运营模式优化调整的重要标志。
三是2010年 中华口腔医学会设立民营口腔医疗分会,主委刘泓虎——这是中国民营口腔在国有口腔的扶持下,走上中国口腔医疗服务历史舞台的重大事件。
四是2018年****个省级口腔行业协会——“浙江省口腔行业协会”成立,会长曹志毅——这是中国口腔医疗行业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标志。
讨论“口腔医学遭遇商业资本”,特别是民营口腔在中国口腔医疗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能不谈商业资本入主的口腔集团。
评价商业资本入主的口腔集团应用历史的眼光,辩证的思维进行客观评价。要以成败论英雄,但又不能完全以成败论英雄。
实践证明,商业资本入主的口腔医疗集团,在中国口腔医疗发展,特别是中国口腔医疗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影响非同小可。他们为我国口腔医疗特别是民营口腔的发展带来资金,带来人才,带来新技术、新材料,带来管理和服务的新理念,带来口腔医疗发展的新模式。
因此,可以说:口腔医学遭遇商业资本,是中国口腔医学发展进程,特别是中国民营口腔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事物都有两重性。口腔医学遭遇商业资本,也有诸多事关重大的问题。
问题一:同路不同道
资本的出发点和归结点都是钱,口腔医疗遭遇商业资本,同路不同道。稍有不慎,会把 “直面人的口腔医学”,变成“直面钱的平台”。
问题二:分道扬镳 “一进一出”中获利,是商业资本运作的基本模式。对商业资本而言,无论成功或失败,达到盈利预期目标或出现止损点,多数都会一走了之,成为好形势下搅局和留下烂摊子的始作俑者。
问题三:跑马圈地负面影响
商业资本入主的口腔集团,普遍跑马圈地办门诊。资本多、声势大,但建庙容易请菩萨难。有庙无菩萨,香火难旺。因此,连锁口腔门诊关关停停成为不少商业资本经营的口腔集团的痛点,负面影响不小。
当然,“口腔医学遭遇商业资本”,今后路在何方,前景如何?仍需再实践、再探索。 |